2020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正《个人所得税法》的决议,并于2018年10月1日起过渡实施,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在此小编辛苦精心为各位网友预备了2020年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新个税税率表起征点为5000元,该税级距表适用于归纳所得、4项劳作性所得(工薪所得、劳务酬劳所得、稿费所得、特许权运用所得)简略有用的表格,让您更简单看懂税率表。
个税起征点每次改变
1980年,起征点为800元;
2006年,提高到1600元;
2008年,提高到2000元;
2011年,提高到现在的3500元;
2018年,将提高到5000元。
薪酬个税的核算公式为:
第一步:先算出应交税所得额核算公式为:
应交税所得额 = 税前薪酬-五险一金(个人交纳部分)-专项附加扣除额
第二步:对照薪酬税率表找出税率及速算扣除数代入下方公式核算:
应交税额 = 应交税所得额 x 税率-速算扣除数
解说阐明:
专项附加扣除额是指新个人所得税法规则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宅贷款利息、住宅租金和奉养白叟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
个人所得税核算器
7级超量累进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2018年10月1日起调整后,现在实施的7级超量累进个人所得税税率表(menbetx万博表信息网www.q3gzh.com)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个人薪酬、薪水所得,劳务酬劳所得,稿费所得,特许权运用费所得适用):
级数 |
全月应交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1 |
不超越3000元 |
3 |
0 |
2 |
超越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 |
10 |
210 |
3 |
超越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 |
20 |
1410 |
4 |
超越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
25 |
2660 |
5 |
超越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
30 |
4410 |
6 |
超越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
35 |
7160 |
7 |
超越80,000元的部分 |
45 |
15160 |
举例阐明
小张为某公司出售人员,某月获得的收入为20000元、三险一金为4520.84元,假定附加专项扣除有以下几项:子女教育1000元(按1个子女一方按月100%扣除)、首套房月供利息1000元(一方按月100%扣除)、奉养白叟1000元(兄妹两人按月均摊)故专项扣除总费用为3000元,那么怎样依照“归纳所得”核算其本月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呢?
新个税公式:个税=(薪酬 - 五险一金 - 起征点-附加专项扣除)X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过程一:求出应交税所得额,找出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20000-4520.84-5000-3000=7479.16元,对照税率表得知:税率10%,速算扣除数210元
过程二:代入公式核算可得个税=7479.16 X 10% - 210 = 537.92元
年度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按60000起征点-归纳所得适用):
级数 |
年应交税所得额 |
预扣率(%) |
速算扣除数 |
1 |
不超越36,000元的部分 |
3 |
0 |
2 |
超越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 |
10
|
2520 |
3 |
超越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
20 |
16920
|
4 |
超越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 |
25
|
31920
|
5 |
超越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 |
30 |
52920
|
6 |
超越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 |
35 |
85920
|
7 |
超越960,000元的部分 |
45 |
181920 |
阐明:
1、本表含税级距中所称全年应交税所得额是指居民个人获得归纳所得以每一交税年度收入额减除费用6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认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全年应交税所得额-归纳所得金额-各项社会保险金-专项附加扣除-起征点6万元的余额。
2、归纳所得指4项劳作性所得(工薪所得、劳务酬劳所得、稿费所得、特许权运用费所得)。劳务酬劳所得、稿费所得、特许权运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在此基础上,稿费所得的收入额再减除70%核算
3、本表依照新个税法税率计算。
4、本级速算扣除额=上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核算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运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运营、承租运营所得适用)
级数 |
全年应交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1 |
不超越30000元的 |
5 |
0 |
2 |
超越30000元至90,000元的部分 |
10 |
1500 |
3 |
超越90,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
20 |
10500 |
4 |
超越300,000元至500,000元的部分 |
30 |
40500 |
5 |
超越500,000元的部分 |
35 |
65500 |
为什么他人都能退税, 而你的退税为0? 教你怎样多退钱!
二手房费用 车船税 增值税 印花税 契税 企业所得税 消费税 红利税 个人所得税
|